欧美aaaaa_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嫩草影院永久久久精品_被黑人粗黑大肉奉视频_久久久久亚洲最大xxxx_特级a欧美做爰片毛片

普項小說網 > 穿越小說 > 大漢兵王 > 第316章 封侯有望
    雨后的諸聞澤碧波蕩漾,綠草如茵。

    十幾個白色的帳篷像蘑菇一樣立在草地上,十幾匹鞍薦齊全的駿馬系在帳篷旁,低頭啃著草。遠處的山坡上,一群群的牛羊如浮動的云朵,悠閑自在。幾個匈奴人拿著套馬桿,偏坐在馬背上,打著盹。

    天地之間,一片祥和。

    張騫走出帳篷,張開雙臂,伸了個懶腰,心情莫名的舒暢。

    他的匈奴妻子一邊系著鈕扣,一邊走了出來,嘴里嘀咕道:“還是我們匈奴人的衣服方便,一扎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張騫回頭看了她一眼,笑道:“那你就留在這里吧。”

    “休想。”女人瞪了他一眼,又笑了起來。“怎么,厭倦我了,想娶個漢人女子為妻?”

    “怎么會?”張騫攬住女人,在她額上親了一下。“不是每個漢人都像東方朔一樣喜新厭舊。如今天子希望漢匈一家,連趙中郎都娶了單于女,趙破奴還要娶右賢王的妹妹,我又怎么會厭倦你。這次帶你來,就是想讓單于看看我漢家的誠意。再娶漢婦女為妻,豈不是自打耳光?”

    女人白了他一眼,將他推開。“那你說將我留在這里?”

    “我是想著,如果能談成,我或許可以到這里做個太守。”張騫看看四周。“你看這兒的天地多寬闊,哪像長安,到處都是人。”

    女人深有同感。“是啊,真若能漢匈一家,你到這里做太守還真是不錯的選擇呢。在匈奴生活了十幾年,不管你愿不愿意,你都是半個匈奴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到長安兩年,也是半個漢人了。”

    兩人互相看了一眼,不約而同的笑了。

    正說著,兩匹駿馬從遠處奔馳而來,在他們面前停住。馬背上兩個小兒,一個是張騫的兒子張虎,乳名阿思,一個是伊稚邪的孫子阿依侯。兩人年歲相當,一見如故,天天在一起玩耍。

    “阿翁,單于請你去。”阿思勒住坐騎,大聲說道。

    阿依侯一手挽著韁繩,一邊撫胸,向張騫施禮。

    “單于說了什么事嗎?”

    “沒有,只是請你去。”阿思想了想,又道:“他看起來不太高興。”

    張騫咂了咂嘴,暗自苦笑。這幾天進展不太順利,伊稚邪喜怒無常,時常說著說著就翻臉了。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又不高興了。

    解開系在帳篷旁的白馬,張騫翻身上馬,與阿思、阿依侯一起向單于大帳走去。

    還沒進帳篷,張騫就聽到了伊稚邪的咆哮,接著一個銀杯從帳篷里飛了出來。張騫眼疾手快,一把接住銀杯,卻沒能躲過酒水,灑了一身。

    “單于,又為何生氣?”張騫一邊抖著衣服,一邊走進帳篷,含笑說道,將銀杯放在案上。

    伊稚邪看到張騫身上的酒水,有點尷尬,連忙起身。

    “慚愧,慚愧。”

    “無妨,一大早的,誰惹單于了?”

    伊稚邪沉下了臉。“我剛收到消息,說我的女兒被軟禁了,這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張騫吃了一驚。“這話從何說起?”

    “我女兒之前常有消息來,現(xiàn)在已經有兩個月沒消息了。聽說她不在長安,在南山的一個小院子里,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公主常有消息來?”

    “她一個人去了長安,想念草原和家人,常派人來問候,不可以嗎?”

    張騫擺擺手,示意伊稚邪稍安勿躁。“趙中郎和親,天子賞了他府第,知他修道,又在南山安排了一個別院,安靜幽雅,正合他意。公主去別院陪趙中郎,不通消息,也是正常的。”

    “修道就修道,為何不準我女兒與人往來?我女兒又不修道。”

    “南山離長安好幾十里,的確不如長安方便。也許是有消息,只是耽擱了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將信將疑。“當真?”

    “我什么時候騙過你?”張騫拍著胸脯說道:“我這就聯(lián)系李府君,請他派人去查,給單于一個答復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轉怒為喜,親自給張騫倒了一杯酒。“那就多謝大夫了。我那女兒,從小嬌慣,從來沒有離開我這么久。一下子嫁到長安去,著實有些不習慣。”

    張騫端著酒杯,笑道:“單于這么想念公主,何不去長安做個寓公?”

    伊稚邪嘆了一口氣。“不是我不想,實在是我這幾個兒子都不成器。我去了長安,只怕草原要亂,到時候漢朝天子也不會滿意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而不語。

    他知道伊稚邪在推托,也知道伊稚邪在等什么,但他相信伊稚邪不會如愿。

    霍去病率兩萬漢軍精騎掃蕩河西,進展順利,不僅擊殺了渾邪王,還采納了趙延年之前的建議,安撫匈奴降眾,為將來設郡打下基礎。

    右賢王不會認輸,但右賢王兵力有限,擋不住霍去病的兵鋒。

    等霍去病凱旋的消息傳來,伊稚邪要么接受漢朝的條件,要么退守漠北。

    否則,霍去病的大軍將會出現(xiàn)在這里,就算不能越過大漠,也足以讓伊稚邪不敢南下,只能困守苦寒的漠北。到了那時候,伊稚邪再想談判,就沒現(xiàn)在這么好的條件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他也不急。

    天子給他的任務,就是拖住伊稚邪,同時向匈奴各部展現(xiàn)漢朝的誠意。

    如果談判不成,不是漢朝的責任,是伊稚邪沒有把握住機會。到時候,或者讓伊稚邪低頭,或者扶植其他匈奴權貴叛亂,殺了伊稚邪,然后再談。

    “單于,有興趣到塞內一游嗎?”

    伊稚邪看看張騫,咧嘴一笑。“我能帶多少隨從?”

    “你想帶多少,就帶多少。”張騫從容說道:“李府君應該很樂意與單于共獵,一展李氏家傳的射藝,以及學自趙中郎的矛法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皮笑肉不笑地看看張騫。“他還向趙中郎學過矛法?”

    “不止是他,邊軍中有很多人都學過,多少而已。”張騫微微一笑。“趙中郎是個熱心腸,但凡有肯學的,他都愿意教。遠有桀龍麾下衛(wèi)士,近有邊軍,蒙他指點武藝的人極多。我還聽說,天子有意讓他教導南北軍,將來漢家鐵騎橫行天下,他就是有功之臣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臉上的笑容有些掛不住。

    趙延年個人的武藝再好,畢竟還是一個人。可是他如果將武藝傳授給漢軍,那就完全是兩種情況了。

    漢軍本來就以敢戰(zhàn)著稱,非匈奴人能及。如果再掌握了趙延年的武藝,哪怕只是一些皮毛,戰(zhàn)力也會大增,更非匈奴人可以抵擋。

    他提議的馬鐙就是一個現(xiàn)成的例子。

    馬鐙并不復雜,但漢軍能迅速大批量裝備,匈奴人卻做不到。

    就算做到了,作用也沒有漢軍那么明顯。馬鐙對騎射的意義遠不及對持矛突擊的意義重大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在哪兒?”

    “當然在南山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|亚洲青青草|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视|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码|国产精品XXX大片免费观看|国产一级片网 | 亚洲免费看片网站|欧美香蕉|久久免费视老师机影片|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草|日本熟妇大屁股人妻|性色=a∨人人爽网站HDkp885 |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=a片|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|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i12|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|日韩特级|成人在线免费观看小视频 | 国产最新在线观看|久久黄页|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707|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欧美又粗又大色情hd堕落街传奇|免费观看全黄做爰的视频 | 天堂在线.www天堂在线资源|日日日综合网|#NAME?|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|黄色91网站|91重囗 |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|黄=a在线|日韩视频久久|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|超碰成人在线免费观看|欧美大屁股BBBBXXXX | 午夜特片|中文久久久久|亚洲精品美女色诱在线播放|大地资源在线观看视频在线|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免费|豪放女大兵免费观看bd www欧美精品|成全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动漫|富婆推油偷高潮叫嗷嗷叫|久久做受WWW|韩国羞羞|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| 台湾久久网|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|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|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视频|红桃视频二区|国产久艹视频 |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|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|5060网永久免费=a级毛片|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|国产成人无码=a区视频在线观看|欧美理论视频 |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爽爽爽|午夜视讯|国产传媒在线视频|综合国产一区|#NAME?|777午夜精品 | 日本色七七影院|男女日批视频在线观看|三级网站网址|97视频在线免费观看|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|特黄=a片在线播放免费麻婆豆腐 | 99热久只有|九一免费视频|中日韩无砖码一线二线|日韩免费成人=av|国产在线中文字幕|国产=aV麻豆M=aG剧集 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|十大免费最污的软件|玖玖99视频|激情动漫在线观看|#NAME?|蝌蚪视频窝在线播放 |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视频播放网站|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|精品欧洲=av无码一区二区14|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播放一区二区|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日本蜜乳 | 欧美做爰爽爽爽爽爽爽|国内揄拍国内精品|天天澡天天摸天天添视频|84c=aocom最新网站|69堂在线观看|天天澡天天狠天天天做 | 国产做=a爰片久久毛片=a我的朋友|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|石原莉奈视频一区二区|亚洲四区网站|热久久国产视频|久久久久久美女 |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|精品国产人成在线|成人久久秘|少妇性l交大片7724com|九色自拍蝌蚪|欧美黄动漫 | 久精品国产欧美|精品久久久久免费影院的功能介绍|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|草草视频网|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|chinese洗澡偷窥voyeurhit |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|日日日噜噜噜|日本韩国欧美一级片|欧美一级二级在线观看|最新无码人妻在线不卡|国产精品入口夜色视频大尺度 |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|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鸭|91社影院|日本一区免费网站|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|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|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|亚洲三级一区|亚洲=aV中文无码字幕色|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|日韩偷拍自拍|99久久精品免费看 | xxxx高清|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|日三级另类|久久久一|www.国产com|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| 久精品国产欧美|精品久久久久免费影院的功能介绍|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|草草视频网|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|chinese洗澡偷窥voyeurhit |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片|一区二区视频在线看|欧美=av在线|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|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|亚洲=aⅴ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| 亚洲成人伦理|国产在线一|91超碰碰|小s=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|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|欧美日韩午夜精品 | 铠甲勇士全52集免费播放|饥渴丰满少妇大力进入|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|欧美国产国产综合|麻豆tv在线观看|男人操女人的免费视频 | 大地免费资源|成人综合色区|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|男人猛躁女人网站|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|国产女人与公拘交在线播放 | 久久国产毛片|成人午夜免费网站|久久久=av影视|男同性恋视频在线观看|欧美一级日韩一级|久草免费在线播放 | 台湾成人=av|91porny九色打屁股|日本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|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|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|亚洲一区自拍高清亚洲精品 | chin=a熟妇老熟女hd|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|成人亚洲精品777777ww|欧美日本一道本在线视频|欧美肥屁videossex精品|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| 美女=av影院|惊弦45集全免费815|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|欧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|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|欧美刺激性大交 | gogo大胆少妇大胆艺术又|日本高清视频www|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|91综合精品|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|#NAME? | 一级毛片国产|人妻激情偷乱一区二区三区|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|国产一区黄色|东北成人网站|一本一道=aV无码中文字幕 | 亚洲精品=a级九色|99在线啪|欧美中文视频|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色欲影院|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|性欧美free德国极品 | 欧美做爰爽爽爽爽爽爽|国内揄拍国内精品|天天澡天天摸天天添视频|84c=aocom最新网站|69堂在线观看|天天澡天天狠天天天做 |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|国产精品一区hongkongdoll|97国产爽爽爽久久久|久久69国产一区二区蜜臀|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址|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| wwww.黄|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一|欧美经典一区|免费高清在线视频观看|中文字幕99|性按摩xxxx | #NAME?|国产12页|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视频|#NAME?|国产污网站在线观看|在线在线ccc66 | 九九爱精品|无码精品=a∨在线观看|岛国视频在线|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|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|99色视频在线 |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|99精美视频|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中文字幕|BGMBGMBGM欧美老妇|插插久久|男女XX00上下抽搐动态图 | 亚洲乱熟|中文综合在线观|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|免费看成人=aV片|在线看=a视频|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