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昱苦笑,曹操要是真有這么好糊弄就好了。
論謀略,論用兵,曹操幾乎不懼麾下的任何一個謀士。
戰報若是太扯淡,他曹操難道分析不出來?
夏侯惇在南陽城里,若不是城外的大軍派人聯系,他憑什么知道城外的具體動向?
倒還是徐晃光棍,苦笑道:“軍師還是實話實說,此次兵敗,徐某當負首要責任,
都怪某沒有探查清楚關羽的疑兵之計,還以為南就聚大營空虛,妄想解決南陽困事,
軍師一向高瞻遠矚,是徐某所不能比的,夏侯將軍也是為末將所累,若是欺瞞丞相,
徐某心中也過意不去,是殺是剮,但憑處置便是。”
程昱見此,心中的怒氣倒也消了幾分,道:“公明無須多慮,此次事件是由某與夏侯將軍共同決斷。
南陽形勢如此,非你我人力所能改變的,到了如今形勢,倒也不算太過糜爛,但日后該當如何,
還切記不可輕舉妄動,具體還要是聽從丞相的安排,我這就寫戰報,等丞相決斷!”
程昱提起筆一揮而就,將書與兩人看了,兩人并無異議,都畫了押,程昱也是寫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令傳令兵從博望大營北門而出往許都疾馳而去。
不多時,人報秦朗回營,眾人以他是曹操義子,當即接入,問詢是如何從追兵手中逃出。
秦朗照實說了:“那關羽說某是故人之后,還認得家父家母,便將末將放了,
然而楊將軍卻不知被他押往何處,亦不知是生是死。”
對于秦朗的說辭,眾將相視一眼,面面相覷。
曹操好人妻已經是公開的秘密。
秦朗的父親秦宜祿當時是呂布的部將,曹操和劉備聯手圍攻呂布的下邳城時,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。
當時呂布派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,關羽突然向曹操提了個特殊要求:"妻無子,下城,乞納宜祿妻。"
這個理由看似合理,實則漏洞百出——你老婆生不出,別人老婆就一定能生?
更蹊蹺的是,關羽在破城前反復提醒曹操好幾次。
這一反常舉動引起了曹操的警覺:"這女人得多漂亮,能讓云長這么上心?"
于是城破后,曹操搶先一步派人把秦宜祿的妻子杜氏接來一看——果然是個絕色美人!
曹操當場反悔,自己笑納了,關羽氣得夠嗆,但也只能干瞪眼。
這事關羽雖然不地道,但卻是君子愛色,取之有道,提前向曹操說明,我就是看上小娘皮的美色了。
但曹操也是,后發先至,怎的讓人舒心。
等到劉備攻殺車胄,再敗于曹操之手,關羽投降,但卻因為此事,始終和曹操不是一條心。
到最后,終于尋了一個機會,脫離了曹操,繼續投奔劉備麾下為劉備效力。
若是曹操當年將杜氏讓與關羽,是不是關羽就能死心塌地地跟著曹操混了?南陽還能有現在的問題?
估計在很早的時間就收攏了關羽,斬斷了劉備的一條臂膀,劉備還能有現在的勢力?
丞相真是不長記性。
忘了當年董卓不舍得將貂蟬賞給呂布的事了?
關鍵是在這之后,又發生了宛城一炮害三賢的事情。
這輩子就輸在女人身上。
當年破鄴城的時候,要不是有許多大事要忙,恐怕袁熙的內子甄氏也要落入曹操之手。
后來被曹丕趁亂納之,曹操不好意思和自己兒子搶女人,只能咽了咽口水。
夸贊了一句:“真吾兒婦也!”的感慨。
現在又聽說三公子曹植看甄氏的眼神都有些不對,這老曹家怎么都這樣!
三人心中腹誹,卻不敢當面討論丞相的私事,當下也不敢多說,只是示意秦朗下去休息。
秦朗走后,三人一時無語。
又過了一段時間,人報楊志回來了。
眾人一驚,急忙召見楊志,楊志大咧咧地笑道:“關羽將我押往南陽,見到了諸葛亮。
那諸葛亮問了我幾句,知道我是弘農楊家子弟,他當時就說很佩服我楊氏,尤其是太尉對于大漢的功勞,
還讓我有時間見到家主,向他問好,而后便很客氣的將我放了。”
楊志正沾沾自喜自己弘農楊氏多么牛,這邊三人的面色都很不好看。
楊志口中的太尉正是大漢的前太尉楊彪,自從曹操廢除三公之位獨領丞相一職后,他便賦閑在家。
對于大漢朝廷來說,他確實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。
但區區楊彪加上弘農楊氏就能讓諸葛亮這么輕易地放人?
這楊志是不是覺得自己等三人太傻?他肯定還有什么話沒說出來。
事實確實如三人所料,諸葛亮知道楊志是楊家子弟之后。
先是表達了對楊彪的敬仰,而后便是對楊修的贊美和惋惜。
最后,便說明了自己的意圖:我主劉皇叔只是為了驅除曹賊,還我大漢朗朗乾坤。
希望楊家還做大漢的忠臣,不要和曹操這等賊子同流合污。
誅滅曹操不僅是為劉備集團立功,更是為大漢王朝立功,也算是為楊修報仇,為楊氏報仇了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!
楊志對于諸葛亮的話雖然不以為然,但這種事還輪不到自己做主。
當下表示一定會將諸葛亮的話帶給楊彪,然后便被諸葛亮放回去了。
對于放一個楊志,就如同放了一只雞。
甚至于是否能因此拉攏到整個弘農楊氏,諸葛亮都不是太在意。
因為世家才是大漢王朝真正的敵人,不管是弘農楊氏還是其他什么氏,都是劉備集團日后要鏟除的對象。
世家的尾大不掉,歸根結底還是武帝時期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的結果。
這個政策之下,一大批熟讀經典的儒學夫子入朝為官,以耕讀傳家,形成了世家和士族的勢力。
而在這個基礎上,有些家族如汝南袁氏更是青出于藍,四世三公,門下弟子門人不計其數。
如此在官場叱咤風云之輩,便是門閥。
簡單來說,門閥一定就是非常牛的世家,但世家不一定就是門閥。
好在汝南袁氏這個大門閥當年已經被董卓屠殺殆盡。
再加上袁術的倒行逆施,加上袁紹的剛愎自用,袁氏一族幾乎已經是銷聲匿跡了。
但弘農楊氏累世公卿,雖然無法和袁氏四世三公相比,依舊可以作為大漢朝廷的門閥之一。
若不然曹操也不至于殺個楊修都這么費勁,數次犯忌曹操這才砍了他。
而在曹操麾下,潁川荀氏,代表人物荀彧、荀攸,瑯琊王氏,代表人物王朗,河內司馬氏,代表人物司馬八達等氏族已經逐漸開始形成新的門閥。
這些都是曹操能割下肉來喂養就能團結起來的力量,同時也是劉備集團入主之后最應該鏟除的毒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