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早朝。
崇禎皇帝的心情看起來很不錯,以至于看向戶部尚書海中期的眼神都帶著一絲喜色,搞得海中期一時有些莫名其妙。
由于處在戰爭時期,這陣子海中期都很忙。
正在加緊組建的永寧軍,需要大量的軍服裝備,虎賁軍需要糧草彈藥,近衛軍也需要糧草彈藥。
永寧軍還好說,畢竟關內承平不太著急,而且逼的緊了,海中期大可以當朝與兵部尚書李邦華激情對線。
可虎賁軍的補給他不敢馬虎,另外還有在外領兵作戰的鎮國公,一般情況下,他不敢跟當今天子激情對線。
更何況鎮國公此戰,乃是揚大明國威的天大的事,天子曾經說過,這一戰鎮國公會為大明收復失地。
大明朝幾十年來屢戰屢敗,莫說收復失地,能不繼續丟失土地已經難能可貴了。
可是海中期反倒對鎮國公抱著很大的期待,畢竟那個小子雖然驕縱蠻橫一堆缺點,但在大事情上卻從不胡來。
只是戶部一下子承擔這么龐大的補給,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。
每次上朝,對戶部官員來說都如坐針氈,各地都找他們要糧要補給,關鍵是理由都很充沛,連他都不知道如何去反駁的那種。
大明朝雖然現在不缺錢,可問題就出在這里,有銀子但是換不成糧食。
以至于海中期一度都有點怕上朝了。
天子一改往日憂慮,當是生了什么喜事,只希望今日不再找我催補給吧,海中期暗暗的想。
太倉真的快空了。
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,太倉也就去年攢下點糧食,一個月就快見底了,而夏糧至少還得半個多月,才有可能陸續收上來。
就這,還得是百姓們樂意賣。
稅制以及土地改制之后,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損耗,以及官府的所謂火耗,百姓們現在可以以銀兩的形式抵扣田賦。
理論上,百姓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種出的糧食,好在是東緝事廠宣傳工作做的到位,官府出價也合適,對收糧的事,海中期倒是有把握的。
海中期就這么雜七雜八的想著,王承恩便高唱開始朝會,還沒等群臣開始奏事,崇禎皇帝倒是先擺了擺手,示意他有話要說。
“今日不議各地政事,且先給諸位說個好消息。”
說罷,崇禎皇帝一擺手,王承恩從袖子里拿出一封信展開來。
而崇禎皇帝則平靜的重新坐回龍椅上,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。
大明的消息傳遞有兩套班子,官方是通過通政使司上奏疏,即便是重要軍情,正式的禮制也是如此。
除此之外,錦衣衛、東廠乃是天子私人的情報組織,一般情況下,效率比之通政使司要快上不少。
以至于群臣們左右瞅瞅,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好消息,要在朝會的開始便宣布。
王承恩將信紙展開,清了清嗓子道:
“臣張世康敬拜陛下。
臣知我大明朝雖初發活力,然糧草補給仍有不支,是以此戰只領半數近衛軍出征。
臣更知不能久戰,是以設下天羅地網,引那建虜主動決戰。
偽帝皇太極迫于殺臣,中計于官山。
臣以近衛軍、虎賁軍聯合剿殺之,三百門重炮齊射,建虜潰不成軍。
官山一役,斃敵不下十萬,皆建虜之精銳也。
偽清皇族阿濟格、多鐸、濟爾哈朗等數位王族戰死,皇太極重傷昏迷。
歷經死戰,偽大清國不成氣候也。
臣將以剩勇追擊窮寇,我大明朝收復失地,指日可待。
陛下可期矣。
兵馬大元帥張世康百拜。”
信的內容寫的相當考究,甚至解釋了官山之戰的經過,關鍵是字跡清秀工整,與張世康寫的知了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
這當然不是張世康原話,而是經過司禮監潤筆之后的,崇禎皇帝后來又召見了信使,詳細問清了整場官山之戰的過程。
崇禎皇帝早已有了心里準備,王承恩宣讀完畢之后,他的臉上帶著很大的滿足。
他很慶幸,列祖列宗為大明朝降下了大才,更享受目前百官的癡呆表情。
也無怪百官發愣,自建虜發跡之后,數十年來大戰小戰上千,卻從未有哪次戰役可以一次斃敵十萬,且信中說都是精銳。
建虜全族滿打滿算才有多少精銳?若只算女真人,歷經前兩次挫敗之后,頂多不會超過六萬。
就算加上投靠了偽大清國的蒙古人,十萬精銳雖然有,但莫說擊斃,就是抗衡都是說夢話。
八旗不滿萬,滿萬不可敵,這話不止是在建虜那邊傳,習慣了打敗仗的大明朝官員,也不乏有這種想法的。
現在告訴他們,咱大明朝一戰就殺了他們幾乎全部精銳,這若不是在朝堂上,還是天子親自告訴他們。
擱誰誰能信?
“這封戰報乃是昨晚自前線經錦衣衛遞交上來的。
至于可信度,自鎮國公任了兵馬元帥,歷次戰報皆詳實有效、有據可查,諸位想來也都是明白的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!
似乎是為了增加可信度,王承恩宣讀完畢后又提醒了在場的人。
實際上文官雖然換了一茬,但對武將們仍舊抱著舊有的心態,以至于對武將們呈交的戰報總是將信將疑。
不過確實如王承恩所言,自張世康統管了天下兵馬之后,歷次的戰報經過戶部、兵部,聯合大理寺官員等衙門反復考證過,均是實報。
在這一點上,諸多官員雖然對張世康這號人物敬而遠之,但卻是沒人敢置喙的。
人家是真的打了勝仗,而且又那么招天子喜愛,誰會沒事給自己找抽?
可是……那是十萬大軍呀,還是建虜的幾乎全部精銳,在大草原,就是想殺十萬頭豬,那也得費一大番工夫。
不可思議,不可思議!
海中期也滿臉的吃驚,張世康有大才,這是毋庸置疑的,至少從目前來看,張世康參與的戰爭從無敗績。
可戰報里的戰績,還是太令他震驚了。
“具體是真是假,很快通政使司就會收到更加詳實的戰報了。
真的假不了,假的也真不了。
不過,朕是信任鎮國公的,他說斃敵十萬,朕就相信。
你們聽到了嗎?
他跟朕說,收復失地,指日可待。
曾幾何時,我大明朝的武將們莫說收復失地,能固守住現有陣地,已經是他們的所有期待了。
諸位愛卿,我大明朝果真要收復失地了,你們信嗎?”
崇禎皇帝說著說著,就再也平靜不了了,臉上不斷地紅溫,語氣也變得濃重起來。
對于一個天子,一個從繼位以來就在不斷丟失土地的天子來說,沒有什么比近在咫尺的收復失地,更能讓他意氣風發了。
旁人說的他可能不信,可這是張世康寫給他的親筆信。
張世康的信越不著調,他越相信。
崇禎皇帝的話擲地有聲。
大殿里少有的寂靜。
內閣首輔李邦華也有些激動,但他還是先看了一眼海中期,似乎是在問詢他的看法,海中期沉凝片刻后,重重的點了點頭。
李邦華當即不再猶豫,拜倒在地帶著些許顫抖的聲音道:
“恭賀吾皇!恭賀大明!陛下應當祭祖,以告慰我皇明列祖列宗!
我大明……中興在望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