罵我?
他們想怎么罵我,有什么難聽的話是我沒聽過的。
這方面,陸鳴對自己的戰斗力和閱歷都有充分的自信,以媽為中心,以親戚為半徑,以爹為輔,圍著祖宗十八代轉圈,業務相當熟練。
有人想激情對噴的話盡管來,陸鳴不帶怕的,他們噴不過想動手的話更好,那就不僅要遭受精神傷害,還要承受物理暴擊。
“長公主放心,我罵人的水平還不錯,他們罵不過我的。”
“你呀,雙拳難敵四手,一張嘴也罵不過那么多人,還是講道理的好。”
陽信公主拿著賬本,隨意指向其中某個奴婢的名字,“雇傭制其實還好,比如這個奴婢,擅長織造,當初買她花了四萬文,按照每月一千文的工錢算,可以雇傭她三年多。”
這樣講道理么,那不得被罵的更狠了。
原本四萬文買來的奴婢能用一輩子,但是改為雇傭制的話只能用三年多,血虧啊。
“以這個奴婢的織造水平,三年時間內,可以為我賺回不止一個四萬文,改為雇傭制之后,我只是少賺,但實際上是不虧的。”
陽信公主嘴上有點抱怨,但行動上絲毫沒有猶豫,直接交了底,除了伺候人的奴婢外,其他的奴婢買回來很快就可以回本。
權貴豪強面對的不是會賠本,而是少賺。
“只要朝廷的威懾足夠強,在少賺點和丟掉性命之間,他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。”
陽信公主還是有些天真了。
自幼身處富貴又地位尊崇的她,對財富和權勢缺乏足夠的執念,對人性險惡也缺乏認識。
她以為其他的權貴豪強會做出明智的選擇,不知道貪婪的可怕。
“長公主不必擔心,挨罵的日子還在后面呢,等我提出攤丁入畝的時候,才是被天下權貴豪強徹底痛罵的時候。”
國成裸衣露傷疤,文鏡大意失親媽,這樣的戲碼也不知道會上演幾回。
陽信公主嘆息一聲,“要不是你,誰也不會知道,大漢的奴婢問題會那么嚴重,一直到東漢都沒有解決。
如今陛下決意解決,又有你們幾人相助,希望大漢的國祚能更綿長一些吧。”
她體內流淌著劉家血脈,自然希望大漢能存在的更久一些,哪怕別的權貴不支持,她也要支持陛下。
……
廷尉府的速度很快,迅速修改了律法,并在朝會上公開宣讀。
“無故殺害奴婢者,罪同殺人,棄市。若奴婢犯罪,需由官府核準后,由官府進行處置,不得私自用刑。”
對于此時的大漢,至少在法律地位上,奴婢們的地位獲得了巨大的提高,被當做人來對待,而不是主人的私有財產。
百官們聽得清楚,廷尉杜周之所以把律法解釋的如此清楚,就是在說給他們聽,讓他們知道,奴婢的地位今非昔比。
以前的奴婢,不說想殺就殺,使點手段也能不受追究,從陛下到廷尉府都不會過多關注。
以前殺奴婢,只是殺個地位卑賤的人而已,以后再殺奴婢,容易被人當成挑釁陛下的權威。
“從海外運送而來的倭島婢女同樣在律法保護范圍之內。”
杜周特意強調一句,不要以為海外的婢女就能隨意殺害,陛下管的嚴著呢。
“冒犯大漢天威,與大漢作戰的蠻夷戰俘不在此列。”
大漢沒有優待戰俘的概念,不殺他們就已經是仁慈,還想要工錢,好好干活去吧,表現好才能有機會被赦免。
百官表情各異,心中各有盤算。
“陛下,伏波將軍帶回來的戰俘已經審問清楚,在運送金銀的航線附近,經過三韓之地的馬韓勢力范圍。
此地部落眾多,結為聯盟,襲擊伏波將軍的目支部只是其中之一。”
戰俘被送到長安后,又經過多次審訊。衛青還專門派人學習了他們的語言,來確定口供的真實性。
衛青又多方驗證,甚至向遼東郡太守詢問過信息,有確定把握后,才公開提及此事。
“陛下,馬韓部落總計有三十萬人上下,長期盤踞在大漢的運輸路線上,實為心腹大患,應該早做準備。”
對內對外兩手抓,哪方面都不會手軟。奴婢制度的改變已經開始,劉徹不會忘了膽大包天的目支部落。
“大將軍可有對策?”
“陛下,臣認為應當主動出擊,在半島沿線建立大漢的城池,與當地人互相往來,展示大漢的實力,震懾各個部落。”
大臣們有些疑惑,剛說完奴婢的事情,怎么就跑到三韓之地的問題上去了,大將軍是在轉移話題么?
他們不知道,三韓之地上,有一種后世很出名的奴婢,新羅婢。
大漢不僅要震懾當地各個部落,還要分化瓦解,聯合一些部落去捕捉其他部落的人,為大漢提供更多的奴婢。
既能獲得大量奴婢,又能讓當地部落之間加深仇恨,一舉兩得。
“陛下,大漢才蕩平南越不久,再次開啟戰端,恐怕會影響休養生息,加重百姓負擔,還請陛下三思。
況且目支部的人已經受到教訓,連他們的首領都已經陣亡,想必以后他們不敢再襲擊大漢的運輸船隊,沒必要在當地建城。”
倪寬立即表示反對,遠在海外的蠻夷,又沒有金銀礦,不值得興師動眾。
劉徹讓百官各自發表看法,意見并不統一。
有人為了運輸船隊的安全,贊同在航線上建立城池威懾各個部落,有人反對勞師動眾,認為大漢的船足以自保,以后多加注意就行。
而且他們相信,經此一戰后,三韓之地的人會知道大漢不好惹,不會再敢襲擊。
“陛下,臣認為還不夠,應該徹底打疼他們才行。”
李廣支持主動出擊,三韓部落的人腦回路太奇特,一次未必能打醒他們。
“眾位可知,目支部的人為何在明知大漢的海船很強大后,還敢襲擊我們的船隊。”
如今想起來,李廣還是很生氣。
要不是親身經歷,他也不會想到那樣的答案。
李廣的問題,迅速引起大殿內官員們的好奇心,是啊,大漢的船一看就很強大,他們是怎么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