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
郭秀的生活很艱辛,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她一個人肩上,但她是一個堅強、韌勁十足的人,她的想法也很樸實——不逃避,不放棄,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財富,去為她的家庭還清債務。
《好日子》前兩集播出之后,討論最多的居然是“這不像林濟的劇”。
“是我的錯覺嗎?我總覺得林濟這部劇有歌頌苦難的意味,不覺得郭秀已經很可憐了嗎?看到這樣的她,我只想讓她趕緊跑!
“+1,有錢人在外面肆意揮霍,偏偏有人用郭秀的經歷給人洗腦,林濟最近這兩部劇塑造的角色,林鳳娣和郭秀,我都覺得好怪!
“她苦是她自己愿意吃苦,能吃苦的人只會吃盡天底下所有的苦!
“不懂林濟寫這部劇的意義,是覺得郭秀的苦值得贊頌,還是希望有其他人來學習郭秀?”
說實話,林濟本人并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反饋。
《好日子》評論區甚至有人留言,讓郭秀趕緊跑,逃離這個苦難的家庭:“你自己吃飽穿暖,日子不會過得差的,你硬是要帶上那兩個累贅,你不吃苦誰吃苦?”
“跟女兒L過也行哎,那兩個人死了也就死了。”
林濟:“……”
這個角度,他從來沒有考慮過,他和郭秀相處過一段時間,郭秀是個很樸實實在的人,擺脫“累贅”不是她會做出的選擇。
當然,看《好日子》的觀眾里也有一批人是了解郭秀本人經歷的,所以那些讓郭秀“跑”的言論一出,立刻有人反駁了。
“現在不是該不該跑的問題,是郭秀本人就沒有跑!
“+1,什么叫歌頌苦難呢?郭秀的丈夫和兒L子確實生了病,家庭確實很困難,她選擇了治病,因此欠了債,欠債還錢天經地義,她還了,所以叫歌頌苦難?”
“按有些人的意思,她應該把丈夫和兒L子都放棄,不治了,等這兩個累贅死完了,她就能贏來大女主的幸福生活?”
“不,我想他們的意思是,郭秀應該放棄不治,把人家借她家的錢捏在手里不還,人家就自認倒霉唄,誰讓他們借錢給她的?”
“我只能說,確實有人會做出這種事,但是郭秀沒有這么做,這是她本人的選擇,你可以覺得她傻,但是她的做法不應該被嘲笑,如果郭秀是我的朋友,我倒希望她可以傻一點,樓上所表達的那種精明我不敢要。”
“+1,贊同!
不過觀眾們倒是很認可許沛乙對郭秀這個角色的塑造,也認為《好日子》這個劇本完整還原了郭秀的故事。
在沒日沒夜地忙碌、還了一部分債之后,郭秀所在的村莊迎來了流轉,村里要建蔬菜基地,她第一時間響應號召,將地流轉了出去,并在蔬菜大棚里打工、學習技術。
這個篇章劇本上有詳細的描述,正如林濟寫《淬火》劇本時,也涉及了不少造機床的專業細節。
“西蘭花和有
機花菜居然是這么種的。”
“富硒蔬菜價格確實比普通菜價格更高!
“話說郭秀真的好厲害(),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的技術?()_[((),沒讀過書的她都要學懂了看透了,好厲害。”
“真想知道G省的蘋果是不是有那么好吃,獼猴桃1塊5一斤?????”
“本G省人+獼猴桃種植戶表示,就是很好吃!獼猴桃是到路邊上擺攤賣的價格,賣給中介還能更便宜,一點也不比新X蘭獼猴桃差,那邊的獼猴桃就是偷的咱們的種子!
“環境好美,我有點想下單飛G省的機票了,去那邊旅游應該很不錯。”
《好日子》前面幾集播出后,觀眾們發現,所謂的“歌頌苦難”并沒有在劇集中出現,劇集所展現的,只是郭秀一家所面臨的苦難,并沒有去歌頌它。
“真正歌頌的,應該是郭秀的勤奮好學和那些主動傳給她知識的技術員吧,人家是真心實意希望這個地方富起來的。”
《好日子》沒有《無限危機》節奏那么快,也沒有強烈的渲染,和《淬火》一樣,它是林濟寫過的劇里節奏相對平的一部,這一點從收視率也能體現出來——
播出首日,《好日子》收視率只有2.32%,只比當初《代號11》剛開播時強了一些,但要知道,《代號11》那時候的林濟只是編劇圈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,他才剛闖衛視不久,靠著“胸懷寬廣”贏得了一些關注。
現在呢?林濟是編劇圈數得上號的大人物,在不少同行和劇迷心目中,他是近十年來編劇圈的代表。
對林濟而言,這樣的開播成績可以用爛來形容。
可林濟本人毫不在意。
雖然收視率沒有上漲,可在劇集評論區,說郭秀“傻”的言論已經越來越少了。
有觀眾說,看著郭秀,她就像在玩一個致富小游戲,郭秀一畝地掙多少錢,負債還剩多少,她比郭秀算得還清楚,每當郭秀的生活有一點微小的改變,不管是-->>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丈夫和兒L子的身體轉好,還是女兒L偷偷給她塞錢,她都又高興又感動。
因為在《好日子》故事里,笑著的郭秀出現的次數要比流著淚的郭秀多多了。
生活再苦,她家里永遠干干凈凈——丈夫和兒L子的身體不好,卻也不愿意成為她的負擔,病稍微好一些,兩人就會盡量去幫郭秀的忙,為了增加收入,家里養了雞和羊,丈夫身體變好之后,雞羊就由他來喂,郭秀學到了什么,技術員的話她記不太清,就由兒L子給她轉述技術員筆記上都寫了什么。
許沛乙也為郭秀這個角色付出了許多,在《好日子》播出有一半的時候,她評論區的鐵粉們沒有人嫌棄她演了一個農婦了,所有人都被她的表演打動了。
“雖然郭秀不是那種霸氣十足的女角色,許姐也沒有刻意煽情,但是看到郭秀充滿生命力的眼睛,我像是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許女王,當時真是一眼愛上!
“快哭了,仔細想想,如果郭秀都配不上好日子的話,還有誰能配得上呢?”
()“郭秀熱愛她的生活(),為了過上好日子一直在奮斗?()_[((),哎,我真的很吃這樣的角色,許姐太會演了。”
“唯一遺憾的是這部劇收視一般,可是我想說,這確實是一部好劇!
到這時候,《好日子》的收視率攀升至3.4%,和林濟以往的收視成績沒法比,尤其是和上一部《真愛諾言》進行對比。
但對觀眾們來說,《好日子》帶來的震撼絲毫不遜色于《真愛諾言》,甚至更勝一籌。
云和衛視那邊也相當滿足。
收視率3.4%又怎么樣?關鍵得看和誰比,和青藍大江比,這兩家衛視的總監恐怕都有想哭的沖動,她也想哭,不是感慨《好日子》收視率低,而是——3.4%的收視率已經是云和衛視一年收視率的最高峰了!
小衛視的慘淡就在于此,那些收視率3%上下的劇大衛視看不上,偏偏又不肯把播出的機會讓給小衛視,編劇也不肯和小衛視合作。
……
隨著《好日子》收視率的不斷上漲,郭秀這個人物的經歷引發了一陣又一陣的討論,這部劇取材于真實人物,雖然林濟有修飾與加工的成分,可主干依舊是郭秀本人的真實經歷。
郭秀接受過許多次采訪,上過新聞,她的田種著什么,觀眾們都看得見——從某種程度上,她就是觀眾身邊的好素材,可如果沒有林濟的創作,這樣的角色很難被觀眾瞧見。
《好日子》整個劇本都遵循郭秀本人的經歷——她說過什么,做過什么,她全家的合照也在《好日子》播出之后被媒體挖掘了出來。
和劇集中許沛乙所展現出的真誠燦爛的笑容一樣,郭秀本人的笑容也是一樣燦爛,她家不遠處就是劇中出現過的綠色的山嶺,天很藍,云很白,可郭秀家中卻已不是劇中所演的低矮破舊的平房,她住上了新房子,家里裝了空調和冰箱,家里買了小汽車,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。
“我明白了片名叫《好日子》的理由了!
“劇里講,她學到技術之后,又把技術交給了別人,蔬菜大棚忙不過來的話,她就雇傭其他貧困戶來干活,教人家技術,很了不起!
“人的發展是有局限性的,郭秀所處的環境注定了她不可能拋棄她的家人一走了之,但作為一個沒讀過書的農戶,她能做到這一步真的很了不起,對于學歷高、家境好的人來說或許不算什么,但處在她那個環境,我未必能比她過得好!
靠著承包大棚種富硒蔬菜,郭秀還清了家里的欠債,雖說這也是個辛苦活,但比起一開始,她的生活確實已經好了許多。
許沛乙和郭秀見了很多次,甚至拍攝期間,蔬菜該怎么種,怎么下種,怎么移棚,大棚每天通風幾次……這些基礎知識都是郭秀本人教給她的,許沛乙將這些內容全部記了下來,用在了拍攝上。
林濟的劇本寫得很細了,不過許沛乙還是做了更細的補充——林濟反對演員亂改劇本改臺詞,但對方這種詳細補充他并不反對。
許沛乙掌握的細節越多,《好日子》這部劇拍起來才更顯真實。
就算收視率沒有想象中那么高,可除了前期林濟被質疑過“贊頌苦難”外,劇播到現在,不管是劇迷還是劇評人,都是清一色的好評。
同為現實主義題材,在觀眾心目中,《好日子》和《淬火》又不一樣,因為《淬火》講的是過去的故事,有一群人曾在制造第一線,為機床產業的發展竭盡所能,而《好日子》是現在,是扶貧的行動之下,一些人的生活被切切實實改變了。
《淬火》講的是工人,《好日子》講的是農民,都是占據了人口的絕大多數,卻在電視劇領域被忽視了的一群人,或者說,關于工人和農民題材即使播出了,也不如戀愛劇、古裝偶像劇這些題材受矚目。
雖然林濟寫的正劇被一些人認為“過于正能量”,但也有劇評人認為,多的是編劇“不經實地調查、坐在書房里就對某個地區的人肆意抹黑”,那種劇既然都能夠正常播出,還自封為“現實主義力作”,沒有人批評他們造謠杜撰,卻嫌林濟的劇“正能量”、“脫離現實”,這是不是有點雙標了?!
()